71. 組織變革:任何組織由於內部或外部壓力,迫使管理者需針對組織進行調整與改變。
72. 組織變革的原因:可分為外部因素及內部因素。
(1)外部因素:如,經濟、政治、科技、社會、文化、競爭者。
(2)內部因素:如,組織策略改變、組織結構、設計引進、員工對工作的態度。
73. 組織變革觀點:
(1)靜海行舟:又稱一級變革,強調問題的發生是可以預期的,改變範圍小,花費時間長。如:持續品質改善。
(2)急流泛舟:又稱二級變革,強調問題的發生是不可預期的,改變範圍大,花費時間短。如:流程改造。
74. 抗拒變革的因素:組織成員會將變革視為一種威脅,他們可能因此失去原本利益甚至是工作。
(1)害怕失去既得利益。
(2)不確定性升高。
(3)懷疑變革效果。
(4)缺乏信任。
(5)習慣性。
(6)變革與組織目標。
75. 減少抗拒變革的方法: 抗拒變革乃是自然狀況,如何事前防範、化解,降低抗拒至最低程度,乃是相當重要的課題。
可以透過提升變革意願(強勢的文化、企業的承諾、明確的願景),或是降低變革的抗拒,有六種方法如下:
(1) 教育及溝通:適用在缺乏資訊,或是資訊不正確時。
(2) 參與及介入:適用在發起人沒有設計變革所需的全部資訊,而抗拒力卻相當強大。
(3) 協助及支持:適用在有關人員因無法適應而抗拒改變。
(4) 協商及協議:適用在有些人或是團體將因改變而蒙受損失。
(5) 操縱及攏絡:適用在其他策略無法發揮作用,代價太高。
(6) 直接及間接壓迫(威脅):適用在改革需要講求速效,而且變革人權力相當大。
76. 組織變革的程序:
(1)解凍:建立危機意識,成立引導團體。
(2)改變:提出、溝通願景,授權員工參與,創造進程戰果。
(3)再凍結:鞏固戰果,再接再厲,新做法深植企業文化。
77.變革的類型:
(1)行為變革:成員在價值觀、信念、需求、態度及行為上各種轉變,其中 Lewin 的變革三部曲主要是用在行為變革。
(2)結構變革:針對組織結構進行改善及修正,例如:將組織層級減少、增加員工人數、劃分組織部門。
(3)技術變革:改變工作方式或者工作的步驟,例如設立標準作業程序、引進電子化、製程設計改善。
78. 組織成長:
階段一:成長經由創造力,隨後發生領導危機。
階段二:成長經由命令,隨後發生自主性危機。
階段三:成長經由授權,隨後發生控制危機。
階段四:成長經由協調,隨後發生硬化危機。
階段五:成長經由合作,目前未知危機。
79. 組織再造:又稱流程再造、企業再造,意思為從根本重新思考、並劇烈的重新設計企業流程,以求在重要的績效衡量上,達到最大的改善。
80. 創意(Creativity):又稱創造力,代表的是一種思維突破,藉由某種方法將不同想法或概念綜合的能力。
創新(Innovation):將「創意」轉變成有用產品及服務的過程,也就是指將一項發明(invention)加以商業化(commercialization)的過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