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文閱讀測驗  
第七篇  指喻

 

   

〈原文〉

浦陽鄭君仲辨,其容闐(音:田)然,其色渥然,其氣充然,未嘗有疾也。他日,左手之拇有疹焉,隆起而粟,君疑之,以示人。人大笑,以為不足患。既三日,聚而如錢,憂之滋甚,又以示人。笑者如初。又三日,拇之大盈握,近拇之指,皆為之痛,若剟(音:奪)刺狀,肢體心膂(音:呂))無不病者。懼而謀諸醫。醫視之,驚曰:「此疾之奇者,雖病在指,其實一身病也,不速治,且能傷生。然始發之時,終日可愈;三日,越旬可愈;今疾且成,已非三月不能瘳(音:抽)。終日而愈,可治也;越旬而愈,藥可治也;至於既成,甚將延乎肝膈,否亦將為一臂之憂。非有以禦其內,其勢不止;非有以治其外,疾未易為也。」君從其言,日服湯劑,而傅以善藥。果至二月而後瘳,三月而神色始復。 

余因是思之:天下之事,常發於至微,而終為大患;始以為不足治,而終至於不可為。當其易也,惜旦夕之力,忽之而不顧;及其既成也,積歲月,疲思慮,而僅克之,如此指者多矣。蓋眾人之所可知者,眾人之所能治也,其勢雖危,而未足深畏;惟萌於不必憂之地,而寓於不可見之初,眾人笑而忽之者,此則君子之所深畏也 。 

昔之天下,有如君之盛壯無疾者乎?愛天下者,有如君之愛身者乎?而可以為天下患者,豈特瘡痏(音:窗委)之於指乎?君未嘗敢忽之,特以不早謀於醫,而幾至於甚病。況乎視之以至疏之勢,重以疲敝之餘,吏之戕摩剝削以速其疾者亦甚矣!幸其為發,以為無虞而不知畏,此真可謂智也與哉?

余賤,不敢謀國,而君慮周行果,非久於布衣者也。傳不云乎:「三折肱而成良醫。」君誠有位於時,則宜以拇病為戒!

明‧方孝孺〈指喻〉

 

〈解釋〉 

浦陽 鄭仲辨先生,他的體貌強壯,面色光潤,精神充沛,從未生過病。有一天,左手拇指長了小紅疹,腫起像米粒般大,鄭先生心疑,就指給別人看。別人看了大笑,認為不值得擔心。三天後,疹粒腫得像銅錢般大,他擔憂病更加嚴重,又指給人看。別人仍像之前一樣大笑。又過了三天,拇指已腫到可讓手掌滿握,靠近拇指的指頭,都因此疼痛起來,好像刀針在刺一樣,全身由外到內沒有不出問題的。他害怕地求醫生診治。醫生看後,吃驚地說:「這真是奇特的病,雖然症狀在指頭上,其實是影響全身的病,不趕快治療,將會危害性命。不過剛開始發病時,一天就可治好;發病三天後,要十多天才能治好;如今病狀即將形成,已到非得三個月無法治癒了。一天治得好時,用艾草就可以了;十多天治得好時,得用藥物才可治療;到了病狀已經形成時,最嚴重會蔓延到肝臟、隔膜,要不然也有一隻手臂殘廢的可能。此時若不從體內醫治,病情不會中止;若不從體外治療,病就不容易治好。」鄭先生聽從他的話,每天內服湯藥,又外敷最好的藥膏。果然兩個月後便痊癒了,三個月後精神氣色也開始復原。
我從這件事想到了:影響天下的事,往往發生在最細微的地方,而最後成為莫大的禍患;最初認為不值得處理,最後卻發展到無法挽救的境地。當事情容易處理時,吝惜些微的力量,輕忽它而不加顧慮;等到禍患已經形成了,就得花費很長的時間,用盡各種心思,也不過將它克服,像這種拇病的例子實在太多了。大概一般人能意識到的事,一般人自然會處理,情勢雖然危急,卻不值得太過畏懼;只有萌生在一般人不會擔憂的地方,並潛藏於還不容易發現的初期,那些大家覺得可笑而輕忽的禍患,才是君子深自戒懼的。

從前的天下,有像鄭先生這樣強壯而無病痛的嗎?愛護天下的人,能像鄭先生這樣愛惜身體的嗎?然而足以成為天下大患的,哪裡只像長在拇指上的紅疹而已呢?鄭先生從來不敢忽視它,只因沒有及時就醫,幾乎釀成重病。何況為政者總是用非常疏忽的態度看待禍患,加上久經戰亂疲困之後,官吏殘害剝削百姓而導致禍患惡化的情況更為嚴重了!僥倖問題還沒發生,就認為不必憂慮而不知畏懼,這真的可以稱得上明智嗎?

我的地位低下,不敢議論國事,但是鄭先生思慮周詳,行動果決,絕不是久為平民的人。左傳不是說嗎:「多次折斷手臂的人,自會成為療傷能手。」鄭先生日後若果真官居高位,就應以這次拇病的例子作為借鏡!洪武辛酉年九月二十六日作。

 

〈解析〉 

本文為藉事說理的政治寓言,文章主要由「敘事」和「說理」兩部分組成。第一段先「敘事」,詳述友人鄭仲辨治療拇病的始末;第二、三段轉為「說理」,由拇病擴及天下事,強調防微杜漸的重要性。
首段以時間推遞為主軸,記述友人原本身強體壯,卻因左手拇指長了一個不起眼的小疹子,未能及早治療,直到六天後感覺「肢體心膂無不病者」,方才急忙求醫;最後必須長期用藥內服外敷,拖了三個月才終於康復。第二段承上啟下,點出「天下之事,常發於至微,而終為大患」的議論主旨。藉著拇病廣喻天下之事,說明那些「始以為不足治,而終至於不可為」的禍端,正是由「眾人笑而忽之」的心態所逐漸釀成的。第三段自天下事進而論及明初局勢,文中「可以為天下患者,豈特瘡痏之於指」、「視之以至疎之勢,重以疲敝之餘,吏之戕摩剝削以速其疾」諸語,詞鋒犀利,一針見血,不僅點出國家潛藏的危機,同時也批評了為政者輕忽怠慢、心存僥倖的不智。末段作者雖自謙「不敢謀國」,實則欲藉鄭君之事規勸有志於天下的士大夫,皆當見微知著,力矯時弊;其憂國憂民的耿耿忠心,不言可喻。

 〈註解〉

1、 闐然:強壯的樣子。
2、 渥然:形容色澤鮮紅光潤。
3、 疹:皮膚上起的紅色小顆粒。
4、 粟:像小米粒般大小。
5、 拇之大盈握:拇指腫大的可以握住。
6、 剟:用刀刺或割。
7、 膂:脊椎骨。
8、 瘳:病癒。
9、 艾:植物名。菊科艾屬,多年生草本。莖質硬。葉具香氣,互生,呈長卵形,葉背密生白毛。秋天開淡黃或淡褐色花。葉揉成艾絨,可作印泥,亦可灸病。
10、 肝膈: 體腔中,分隔胸腔與腹腔的膜狀肌肉。
11、 傅:敷。
12、 瘡痏:瘡傷。
13、 戕摩:殘害。
14、 三折肱而成良醫:多次折斷胳膊,體會到有效的治療方法,進而成為這一方面的良醫。


〈選擇題〉

(D) 1、 下列成語,何者可說明本文的旨趣? (A)獨善其身 (B)脣亡齒寒 (C)病入膏肓 (D)防微杜漸。
(A) 2、 「其容闐然,其色渥然,其氣充然」,意謂鄭君原本的健康狀況如何? (A)身體強健 (B)渾身無力 (C)體弱多病 (D)行將就木。
(C) 3、 「君從其言,口服湯劑,而傅以善藥。」句中「傅」字的意思,下列選項何者正確? (A)教導 (B)攜帶 (C)塗抹 (D)依附。
(C) 4、 「當其易也,惜旦夕之力,忽之而不顧;及其既成也,積歲月、疲思慮,而僅克之」的意思,下列選項中的敘述何者正確? (A)萬事起頭難 (B)捨近而求遠 (C)輕忽禍端,難以挽救 (D)小不忍則亂大謀。
(D) 5、 「昔之天下,有如君之盛壯無疾者乎?愛天下者,有如君之愛身者乎」意謂: (A)鄭君深知保身治國之道 (B)憂天下如鄭君者,為數不多 (C)天下之富強猶如鄭君之體壯 (D)天下隱憂多,而愛天下者寡。
(B) 6、 「昔之天下,有如君之盛壯無疾者乎?愛天下者,有如君之愛身者乎?」以上句子的意思是: (A)鄭君善於養身,必能在政壇有所發展 (B)能為天下之隱患者多,但人們愛天下的程度卻往往不如愛惜自身 (C)鄭君能實踐「憂以天下,樂以天下」的道德理想 (D)鄭君之體壯,但仍不能避免身體微恙,故唯有強身才能報國。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國文閱讀測驗
    全站熱搜

    業精於勤事立於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